报告摘要:
Belle实验在理解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味结构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功。除证实了小林-益川机制的正确性以外,B工厂在以后的十余年的进一步研究中,揭示了味物理更加诱人的一面:可能发现了新的物质形态(夸克-胶子混杂态、四夸克态或分子态)、半轻子衰变过程轻子普适性检验与标准模型的预期有差异等等。本报告前半部分给出在奇特强子态、重子和粲重子方面Belle实验最新的研究成果。Belle II实验将在原来Belle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新的加速器技术和探测器技术,使峰值亮度提高40倍,达到8´1035/cm2/s,在五年左右的时间内积累约50ab-1的数据量,从而在B物理、粲物理、t物理以及强子物理研究中达到前所未有的灵敏度,多方位寻找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和新现象。本报告后半部分就目前Belle II实验加速器、探测器和数据获取状态和物理研究前景进行介绍。
报告人简介:
沈成平, 2007年获中科院高能所博士学位。2007 年至2011年在美国夏威夷大学物理系做博士后研究,2011年至2013年在日本名古屋大学物理学院做助理教授。2013年至2019年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学院教授。2019年至今为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高能物理实验,包括奇特强子态、粲偶素衰变、底偶素衰变、粲重子物理等方面的实验研究。参加北京谱仪III(BESIII)实验、日本Belle和Belle II实验、欧洲核子中心CMS实验。在Phys. Rept., Phys. Rev. Lett.、Phys. Rev D等杂志发表论文70余篇。入选青年千人计划(2013),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20),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202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