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艾⼩聪,郑州⼤学物理学院教授, 博⼠⽣导师。2016 年毕业于中科院⾼能物理研究所,2016 年⾄ 2022 年先后在德国电⼦同步加速器研究所(DESY),美国加州⼤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和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从事博⼠后研究, 2022 年 8 ⽉开始在郑州⼤学⼯作。⽬前主要研究⽅向为 ATLAS 实验 triboson 过程测量和BESIII 轻强⼦谱测量、⾼性能通⽤粒⼦径迹重建软件的开发和应⽤研究,以及 STCF、CEPC 等未来对撞机径迹重建和探测器设计研究。⽬前担任 ATLAS 和 FASER 实验 tracking subgroup convener, ACTS 项⽬ alignment 等 subgroup conveners,STCF 径迹重建⼩组负责⼈。
摘要:带电粒⼦径迹的重建是粒⼦和核物理实验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和最消耗 CPU 的事例处理链条。径迹重建精度对物理测量精度有直接⽽显著的影响。同时,未来粒⼦物理对撞机亮度⼤幅增加所带来的⼤量堆积背景和数据率对径迹重建的精度、效率和速度提出了巨⼤挑战。因此,A Common Tracking Software (ACTS) 项⽬旨在为当前和未来的粒⼦和核物理实验提供⼀个开源的⾼性能和易维护的独⽴于实验的径迹重建软件。由于其优异的设计和可观的性能,它已经被多个粒⼦物理实验⽤于径迹重建和探测器设计研究,其中包括 ATLAS 等对撞机实验和 FASER 等⾮对撞机实验。本次报告将介绍 ACTS 项⽬,重点介绍其在⼀些粒⼦和核物理实验项⽬中的应⽤,包括中国未来的粒⼦物理对撞机项⽬。
Qiang Li